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 >  互聯網 >  正文

從博鰲再提互聯網教育 談談互聯網教育的兩大發(fā)展趨勢

 2016-03-24 11:54  來源: 用戶投稿   我來投稿 撤稿糾錯

  域名預訂/競價,好“米”不錯過

近期在博鰲亞洲論壇上,互聯網教育的話題再次被提出并引發(fā)各大媒體關注,百度總裁張亞勤出席會議并針對教育話題發(fā)言。張亞勤認為,互聯網企業(yè)能夠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充當主力軍,積極賦能傳統教育,解決教育資源分配不均、信息不對稱等問題,促進教育公平。同時,百度教育也發(fā)布了《中國互聯網教育行業(yè)趨勢報告》。數據顯示,互聯網教育市場增長率位居全行業(yè)第三,正在從2013年的924億總規(guī)模以超過30%的速度增長,預計在2017年可以高達2805億元。

由此可見技術正在為教育帶來全新的產業(yè)價值,而究竟為何會如此?借此我們重新回過頭來看教育與技術的結合,技術正在如何改變教育?以及形成了哪些趨勢?我對這兩大趨勢的歸為兩個具體方面,第一是技術連接學生與老師,第二是技術連接學生與知識,而通過這兩個趨勢,我們可以窺見技術正在為教育正在帶來哪些全新的價值。

趨勢一,技術連接學生與老師

第一階段,老師利用技術加強教育

技術最初進入教育的方式并非因為學生,20世紀80年代,投影計算機等多媒體設備技術已經成熟,這些技術被老師利用于加強課堂教學,很多有條件的學校都加入了多媒體設備,老師運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像等綜合運用于課堂教學,這被稱為多媒體課堂,現在已經更為普及。

這一階段是最為簡單的,技術的發(fā)展程度并不能普及所有大眾,因此,更多的知識被老師掌握用于加強教育工作,但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學生也開始掌握到技術,并且利用技術學習。

第二階段,學生利用技術學習

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學生也開始逐漸掌握到利用技術學習的技能,這里分為兩個小階段。

第一個小階段是VCD、DVD機器的普及,這讓教育機構看到了機會,一些教育機構看到了商機,將老師的講課內容錄制成視頻再售賣給有需要的學生。

第二個小階段是帶寬ADSL的普及,根據中華產業(yè)網發(fā)布的《中國寬帶接入行業(yè)分析報告》顯示,2002年我國僅有334萬ADSL用戶,但是到了2005年則已高達3750萬。

在寬帶具備的情況下,所謂的在線教育,也如同雨后春春筍般的冒了出來,但當時所謂的在線教育并沒有太多的互動行為,網校上的課程內容,依然是此前教育機構所錄制的光盤內容,當時的互聯網只不過是多了一個視頻內容的分發(fā)渠道而已。

但是學生能夠通過技術來獲取知識,這一改變是深刻的,學生的課堂教學內容已經變得唾手可得。

第三階段,老師利用技術進入互聯網教學

在第二個階段中,盡管課堂內容在網絡上已經變得越來越唾手可得,但實際上教育機構只是利用互聯網在分發(fā)老師錄制的教課內容而已,老師在整個環(huán)節(jié)中并沒有扮演太多的主動性,但隨著互聯網的全面普及,越來越多尋找知識的學生涌入互聯網,這也催生了更多與老師互動的需求,所以在第三階段有一個最為明顯的特點就是各類網校的直播課程增多,不再僅僅局限于課程錄制學生與老師的問答互動,作業(yè)批改也同時增多,甚至很多老師都跳出原來傳統的線下機構,進入互聯網淘金。最為著名的就是從線下教育培訓機構離職,并在YY上課,隨后創(chuàng)立在線直播教學團隊“考神團隊”的趙建昆老師,引發(fā)教育界嘩然。

老師進入互聯網,實際上在宣告一件事情,教育已經無法離開互聯網,其融合之深變得史無前例。因此在技術連接老師這件事情上,最后的趨勢是越來越多的學生會利用互聯網去尋找優(yōu)質的老師,而更多優(yōu)秀的老師不斷的進入到互聯網,其價值會被更好的放大,其商業(yè)價值將會大過在此前的任何一家機構。

趨勢二,技術連接學生與知識

此前討論的是技術如何連接老師與學生的過程,而一個必然的邏輯是,技術既然能夠連接學生與老師,那么技術也必然能夠繞過老師直接連接學生與知識,下面來談學生繞過老師獲取知識主要有兩個方向。

第一個方向是碎片化知識的學習,學生不知道如何解的題目,可以通過拍照解題的APP軟件獲得答案,諸如作業(yè)幫、作業(yè)神器這些軟件,軟件通過圖片解析技術將題目與自己的數據庫匹配,進而給到學生答案。在非解題領域,學生還可以通過百度知道、百度文庫、百度百科、知乎、相關社區(qū)論壇等多種渠道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第二個方向是大數據技術驅動下的封閉式個性化學習,尋找答案只是自主學習的一部分,學生要想掌握知識點,還是逃不開記憶知識點、通過習題檢測掌握程度這樣的反復訓練,以目前走在最前沿的百度高考APP技術為例,其個性化學習分為幾個步驟。

1)用戶畫像,百度通過旗下百度搜索、百度貼吧、百度知道、百度文庫等100多個產品線以及合作伙伴的海量數據,對用戶進行畫像,諸如“人口屬性”、“常駐位置”、“興趣關注”、“消費場景”、“人口屬性”、“APP行為”等等,來為旗下的產品提供用戶畫像的輔助,例如百度傳課APP的首頁就已經是智能推薦,而百度高考APP也會利用該用戶“第一畫像”為其選擇相應習題的難易程度。

2)生成個性化的學習內容,當用戶做完測試題后,百度高考APP會推測出用戶的學習能力和優(yōu)劣勢,并量身定制其所需要學習的章節(jié)和知識點,生成個性化的學習內容。

3)知識點測試內容生成,用戶在做完測試后,百度高考APP會智能為用戶推薦學習薄弱部分的優(yōu)質例題,每次做完后會生成個性能力診斷,幫助用戶解決自身學習難度。

4)測試試卷的生成,百度高考APP根據用戶所學習到的知識點、章節(jié)、單元自動生成相關的題庫,這里面會排除已經做過的試題,以及會加上對每道題的知識難度等多維度的考慮,杜絕盲目的題海戰(zhàn)術。

百度高考APP的個性化學習正在真正做向因人而異的“因材施教”,日前百度發(fā)布的《中國互聯網教育行業(yè)趨勢報告》中也提到了教育行業(yè)的趨勢之一是:加快推進教育資源均衡和教育公平,實現因材施教,而其如果再將百度旗下的作業(yè)幫、百度高考、百度文庫、百度百科整合,那就幾乎能解決所有在K12領域的教育工作。

此最后再談一個教育VR(虛擬現實)猜想,VR技術能夠更加生動的模擬線下課堂的全部,如果輔以當前的個性化學習技術、語音技術、圖片識別技術,融入更強的人工智能互動功能,那么未來的教育則會擺脫對于老師的依賴,目前百度在語音技術和圖片技術上均已有走在前沿,而旗下的人工智能產品“度秘”也已開始發(fā)力,有著很大的潛力。一個令人值得回味的事情是,早期的課堂教育通過融入多媒體的“聲光影”技術,只是希望為來更好的教學效果,而最后這種“聲光影”卻成為了取代課堂教育的可能。

總結:

技術的本質就是提高效率,減去所有中間環(huán)節(jié),回過頭看電商、社交、搜索、O2O的發(fā)展無一不是如此,所以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來觀察,我們正在極為清晰的看到技術正在連接學生與老師,以及連接學生與知識。

這分別代表兩種趨勢,第一是在線教育會融入更多的直播互動,更多優(yōu)秀的老師會在互聯網中獲得更大的價值,很多原新東方的老師已做出表率。第二是基于大數據技術的個性化學習,會更好的驅動學生完成知識點的掌握,百度高考APP這類大數據做題的APP有著極大的市場需求,這一切都在更為不可避免的到來。

作者微信公眾號:首席發(fā)言者(shouxifayanzhe)

申請創(chuàng)業(yè)報道,分享創(chuàng)業(yè)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chuàng)業(yè)新機遇!

相關標簽
在線教育

相關文章

熱門排行

信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