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創(chuàng)業(yè)頭條
  2. 創(chuàng)業(yè)動態(tài)
  3. 正文

WeMedia創(chuàng)業(yè)史:“四大金剛”合伙人的故事

 2017-03-09 15:27  來源:互聯(lián)網  我來投稿 撤稿糾錯

  域名預訂/競價,好“米”不錯過

這位青龍老賊之后,國內自媒體聯(lián)盟WeMedia最具權勢的合伙人,將帶領公司向何處去?

毫不夸張地說,只要現在在用智能手機,就沒有人離得開微信。

截至本文發(fā)稿止,微信用戶數量已超過8億,公眾號文章日均總PV已超過30億。這是一個基于移動互聯(lián)網的龐然大物。在2011年1月21日騰訊上線這款免費的移動產品時,恐怕誰也沒有想到它能像今天這樣成功。

2012年8月23日,微信推出“微信公眾平臺”。最開始入駐的是一批明星和媒體,除了少數精于內容運營、不斷尋找新的流量平臺的資深玩家之外,還沒有人嗅到這其中潛藏的巨大機會。

據移動第三方挖掘和分析機構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詢)發(fā)布的研究報告,截至2016年10月底,中國微信公眾號數量已超過1200萬個,有52.3%的網民使用微信公眾號獲取最新資訊;截至2016年12月底,在人們獲取的各大自媒體平臺中,微信公眾號的市場份額遙遙領先,占比為63.4%。

“自媒體”這一名詞自2003年被美國新聞學會媒體中心提出后,歷經論壇、博客、微博等傳播載體的變遷,在微信時代被發(fā)揚光大。

微信公眾平臺正式推出時,一位名為李巖的23歲大學畢業(yè)生,剛剛從青島來到北京。

4年多的北漂生活之后,如今的李巖已是網民口中“全宇宙最大自媒體聯(lián)盟”——WeMedia新媒體集團董事長兼CEO。他曾入選2016年2月美國《福布斯》雜志“亞洲30位30歲以下創(chuàng)業(yè)者”榜單。目前由他操盤的這家公司,擁有自媒體賬號200多個,簽約自媒體近500個,觸達用戶近6000萬。

2016年12月13日,這家備受關注又頗多爭議的內容類創(chuàng)業(yè)公司正式掛牌新三板。

相較廣為人知的WeMedia,時下主導這一商業(yè)機構的年輕人李巖,在公眾視野中仍模糊不清。

無論如何,這位動輒自稱“草根”的創(chuàng)業(yè)者,正在迎來一場漫長而華麗的身份之變。

讓流量像巖漿一樣兇猛

早早涉足商業(yè),對于李巖來說,動力很簡單,那就是賺錢,擺脫貧窮。

1988年12月,李巖出生在山東臨沂的一個小鄉(xiāng)村。連同他在內,父母有3個孩子,因此除了干農活,李巖從小就需要幫家里料理各種事情。李巖的父母務農之外,也經常會做點小生意,比如在家用豆子生豆芽,再在凌晨兩三點起床,拿到集市上去賣。父母去了集市,家里沒人做飯,他就自己學著做,一個大土豆粗粗切成幾片,厚的厚,薄的薄,放在鍋里炒,薄的炒糊了,厚的做不熟。

高中后開始住校。李巖記得,因為家貧,當時自己每月生活費只有一百多塊錢,這些錢吃飯都要精打細算,更別提去買點自己喜歡的東西了。

“想賺錢,想跟同學一樣,去好的餐廳吃飯,買自己喜歡的鞋子和衣服。”李巖說。

高中時期的李巖頗為叛逆,頭發(fā)燙麥穗,總是跟老師吵架,但因為成績還不錯,老師也拿他沒辦法。逃課、打架之余,李巖不斷琢磨怎么能夠賺到錢。

在高中會考之前,學校老師擔心一些成績不好的學生無法及格,因此對考題進行了預測。李巖將老師預測的題目和對應的答案,自己花錢打印了上千份,然后拿到各個班級去賣,很快被一搶而空。不只如此,知道了淘寶之后,他曾從該網站買過一些MP3,再以比周邊小賣部更低的價格賣給同學,從中賺取差價。

“我覺得,在那樣一個相對封閉的學校里,李巖的頭腦是非常夠用的。我到現在都很佩服他。”高中同學兼好友張豐韜說。

2008年9月,李巖考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數學與計算機專業(yè)。在大學里,他有了更大的空間去嘗試不同的賺錢方法。從搭建吐槽網站,到在起點中文網上連載小說,再到批發(fā)宿舍用品向同學兜售,雖然最初的幾次嘗試都以失敗告終,但他一直不停地在尋找新的機會。

頗為偶然的是,一天,李巖在人人網上寫的一篇文章,被網站編輯推薦到了校園廣場。瞬間,一堆人涌過來申請加他為好友。虛榮心因此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他說,那時他在人人網隨便發(fā)一句“晚安”,都會有數千人回復。

流量越來越高,廣告商開始找過來。

第一家是酷6網。按照合作方案,李巖當時只需要用自己的人人網賬號轉發(fā)相關視頻,每100萬次點擊,他便可獲得600元的廣告分成。兩三個月之后,僅此一項,李巖每月收入數千元。

李巖并未滿足于此。他轉而將合作郵件發(fā)到了酷6網競爭對手——土豆網市場部。多次嘗試后,對方被他說服,并將百萬點擊的分成價格漲到了3500元。談定這一方案后,李巖再以1600元的價格向外分發(fā),自己也做一部分。據當時跟他一起做事的學弟王凱回憶,每天從早上7點到晚上12點,15個人人小站加人人網公眾平臺,平均每10~15分鐘更新一次,全年無休。

大多數同學并不知道李巖正在做的事情,有時候他們還會打趣他人品好,因為他每天都找好玩的段子和視頻給大家看。不過,沒多久,一些同學對李巖的頻繁刷屏越來越厭煩,紛紛把他拉黑。對于拉黑這件事,李巖說,他最開始是“在乎”的,但后來漸漸覺得無所謂了。“拉黑就拉黑,反正我賺到錢了。”據稱,當時他每月進賬最高能有四五百萬元,利潤一百多萬元。

可惜好景不長。2012年3月,優(yōu)酷、土豆宣布合并,李巖和土豆網的合作項目被取消。受當時土豆網一位熟悉的負責人的邀請,同年8月,剛畢業(yè)的李巖來到北京,在土豆網待了幾天。據稱因為適應不了那里的管理體系和工作氛圍,最終,他決定出來創(chuàng)業(yè)。

公司名為“巖漿互動”。“巖是李巖的巖,漿是因為我做的是跟傳播跟流量相關的事,希望流量就跟火山爆發(fā)的巖漿一樣兇猛。”

▲ 2016年4月,1988年出生的連續(xù)創(chuàng)業(yè)者李巖,正式成為自媒體聯(lián)盟WeMedia董事長兼CEO。

最開始,李巖還是通過人人網賺取廣告費,在發(fā)現微信的巨大潛力后,他迅速進入微信公眾平臺。“只要你懂這其中的流量變現途徑,任何一個新的平臺,你都會去體驗、占坑的。”李巖決定搶占微信公眾平臺時,微信總用戶數只有7000多萬。

依靠從人人網導過來的流量,最先開通的幾個賬號飛速漲粉。此時,李巖又請人開發(fā)了一款爆文工具,專門從國外網端篩選爆款文章,然后搬運到國內。他甚至從同行處買廣告位,給自己的賬號導流。

那時候,注冊微信公眾號不需要提供身份證,也不需要提供公司信息。最多的時候,李巖手中掌握著上百個賬號,主要是娛樂、搞笑賬號,也有汽車、電影、生活消費等垂直賬號。因為進入早,內容稀缺,這些公眾號打開率非常高,粉絲增長速度很快。

“當時我們的公眾號粉絲,一天增加100多萬。”李巖頗為自得地說。

靠著僅有4人的初創(chuàng)團隊,李巖組建了自己的新媒體矩陣,很快在圈子里打出了名氣。用他的話說,當時公司幾乎是“天天躺著賺錢”。

李巖很早就發(fā)現,微信流量大體有三個來源:首先是微信公眾號及服務號;其次是朋友圈;再次是人與人、人與群之間的社交?;趦热葑錾缃?,這恰是李巖憑借多年觀察實踐已頗為擅長的領域。

據說有一次,成都一位朋友到北京找李巖聊天,李巖花了一個晚上和他講解微信公眾號的運營套路,比如在賬號上做壁紙和賀卡的分享等?;厝ブ?,這位朋友運營的公眾號一個月漲了60萬粉絲。

合伙人聚首,三公司合一

初具名氣之后,陸續(xù)有投資人找到李巖,希望投資巖漿互動。也曾認真坐下來聊過幾次,但后來他決定再也不見了。

“那時他們給我們估值兩三千萬。我說,我一年利潤都比這個高。你估值估兩三千萬,分那么多走,而且還讓我簽那么多不平等條約,怎么想都不合適。到后來,不管是誰,都不見了。”李巖說。

該見的,總歸要見。

就在李巖發(fā)現微信商機之時,國內大批內容從業(yè)者也在快速收割微信早期紅利。

當時在浙江日報報業(yè)集團旗下新媒體創(chuàng)新品牌——傳媒夢工場任信息總監(jiān)、商務運營負責人的青龍老賊(本名朱曉鳴)是最早一批研究微信及微信公眾平臺的人之一。

▲ 青龍老賊原名朱曉鳴,迄今已在新媒體領域從業(yè)十數年,實為WeMedia早期創(chuàng)始人。

出生于1977年1月的青龍老賊,自1999年大學畢業(yè)即從事新媒體行業(yè)。后來他在上認識了同樣對微信頗感興趣的時任自媒體運營平臺“皮皮精靈”助理總裁的管鵬。2012年12月1日,管鵬召集近300位微博和微信公眾號“大V”,開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微友會,申音、王嘯、呂春維、劉興亮、青龍老賊、董江勇、李巖等自媒體從業(yè)者及投資人均如期出席。

該微友會開過不久,管鵬、青龍老賊,以及后來在科技自媒體領域小有名氣的鬼腳七、曾航、許維等數位,共同建了一個微信群——“WeChoice”。之后,他們不時會在群里交流如何寫文章、如何經營粉絲等話題。2013年春節(jié)期間,WeChoice諸位群友一起接了3個廣告單。

“可以將WeChoice看作是WeMedia的前身。”青龍老賊對《財經天下》周刊(ID:cjtxzk)記者說。

董江勇,1979年生人,曾任搜狐IT頻道主編、卓眾傳媒副總經理等職,后發(fā)起成立了金種子創(chuàng)投基金,一度聚焦微信生態(tài)系統(tǒng)投資。2013年3月初,董江勇邀請青龍老賊、李巖等一批自媒體人到湖北神農架聚會。其間,與會者達成了成立自媒體聯(lián)盟的共識。

青龍老賊雖然那時候已經在全國各地做了不少關于微信運營方法論的分享,但除了前述2013年春節(jié)時試著接了幾個單子之外,他并沒有希望通過微信公眾號賺錢。

在董江勇的推動下,幾經思索,青龍老賊決定從杭州到北京,并在同年4月,組建了WeMedia自媒體聯(lián)盟微信群,正式開始以聯(lián)盟的形式進行運轉。2013年5月底,公司注冊成立,青龍老賊任CEO,董江勇任董事長。

▲ 董江勇曾任搜狐IT頻道主編,后成立專事新媒體投資的金種子基金,對WeMedia的草創(chuàng)及初期發(fā)展起到了核心作用。

董江勇告訴《財經天下》周刊(ID:cjtxzk)記者,之所以推舉青龍老賊出任CEO,一方面是因為他對微信生態(tài)有著持續(xù)而深入的觀察和研究;另一方面,他之前創(chuàng)過業(yè),又對這件事情感興趣。

“其實最開始只是覺得WeMedia是一個值得嘗試的事情,并沒有多少信心。”董江勇坦陳。

2013年4月,桔子水晶酒店集團市場營銷總監(jiān)陳中辭職創(chuàng)業(yè)。與董江勇曾同在搜狐IT頻道供過職的陳中,小前者3歲。在還沒想清楚最合適的創(chuàng)業(yè)方向之前,陳中專注搞起了自己在2006年創(chuàng)辦的網絡編輯社區(qū)“鞭牛士”(即Bianews.com),重歸科技報道領域。

▲ 曾任搜狐IT頻道編輯及桔子水晶酒店集團市場總監(jiān)的陳中,后將個人網站Bianews.com并入WeMedia,目前任公司CMO。

“那段時間,我就把自己想成一個自媒體,自己去寫一些深度的行業(yè)大新聞。”陳中說。后來陳中被前同事董江勇拉進了WeMedia,成為公司早期股東之一。

這時的李巖,在北京創(chuàng)業(yè)不足一年,仍只是WeMedia大旗下的無數自媒體從業(yè)者之一。

WeMedia早期主要是邀請制,即邀請在微信公眾平臺做得不錯,或者之前在自己圈子里有能力做公眾號的人加入聯(lián)盟,然后通過連接聯(lián)盟成員和廣告商,從中賺取差價。董江勇最初對聯(lián)盟的設想是,將它打造成一個自媒體人的經紀公司,通過包裝和再分配,使之形成一個良好的互動機制。

雖然有了品牌,但這時WeMedia依然缺少屬于自己的流量渠道,需要盡快補充團隊。2013年年底,青龍老賊做了一個判斷:傳統(tǒng)行業(yè)會逐步進入微信公眾平臺廣告領域,因為這些公司的廣告預算都是按年規(guī)劃的,2013年他們的重點廣告平臺還是微博,但2014年肯定會轉移到微信上來?;谶@一判斷,他們開始有意識地去尋找一些汽車、金融等類別的自媒體人加入聯(lián)盟。手握大量自媒體賬號的李巖進入了他們的考慮范圍。

據李巖回憶,當時自己正處于一種“錢賺得夠花了,但又覺得沒什么意思,想要找一個新東西來刺激自己”的狀態(tài),尤其在看到一些相熟的朋友已經能夠站在媒體面前接受采訪時,他也不免有了些躍躍欲試的想法。

在董江勇看來,那時的李巖及其團隊,雖然營收也算可觀,但因為沒有自己的品牌,規(guī)模很容易就觸碰到天花板,難以把公司真正做大。

在接受《財經天下》周刊(ID:cjtxzk)記者采訪時,青龍老賊坦言,最初力邀李巖加入WeMedia,主要基于以下兩方面考慮:其一,大家已經很熟悉了,彼此很了解,李巖學習能力強,對新生事物嗅覺敏銳、見解獨到;其二,相比其他微信公眾號運營者,李巖不只精通流量及粉絲戰(zhàn)術,他對互聯(lián)網生態(tài)也有著宏觀上的洞察。

另需一提的是,專注鞭牛士內容運營的陳中,這時是與WeMedia在同一地點辦公的。作為一個已上線多年的互聯(lián)網社區(qū),鞭牛士一直在用戶中有著一定的關注度。因為鞭牛士與WeMedia在科技類廣告客戶資源上重合度較高,二者多次因爭搶客戶而陷入尷尬。

2014年3月,WeMedia拿到華映資本投出的600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之后在董江勇的撮合下,同年4月,WeMedia、巖漿互動、鞭牛士三家公司合并,在此基礎上,成立WeMedia新媒體集團,青龍老賊任CEO,陳中負責銷售,李巖負責運營。

一個嶄新的世界正徐徐打開。

沖突爆發(fā),強勢接盤

2013年10月加入巖漿互動的員工李斌直言,三家公司合并時,大家都特別開心,因為團隊一下就從先前的“小作坊”,搬到高大上的寫字樓里了。

WeMedia新媒體集團的未來構想,在李巖看來也頗令人欣喜,稱之為宏偉藍圖亦不過分:三家公司優(yōu)勢互補,1+1+1>3;圍繞自媒體生態(tài),新公司可打通線上線下,成為推動中國媒體業(yè)變革的重要參與力量。

怎奈何,合并半年之后,三家公司仍在各忙各的,看起來相安無事。李巖覺得這實在不合情理。“大家互相尊敬,但都不提問題。一個公司四五個平級的領導。我覺得,這么下去,我們設定的宏大目標絕對實現不了。”

本來是抱著學習的態(tài)度參與新公司管理工作的,結果問題如此突出。李巖在焦灼郁悶的狀態(tài)下堅持了一陣子,2015年春節(jié)過后,他終于忍無可忍,爆發(fā)了。據李巖回憶,當時他把公司幾個負責人叫到了辦公室,然后斬釘截鐵地說:“給你們15分鐘考慮時間,要么散伙,要么聽我的。”

事實上,李巖曾就公司存在的問題,公開提過一次,但中間被董江勇攔了下來。董江勇認為,這是公司合并之后必經的一個磨合過程。

沖突發(fā)生后,幾個合伙人開始認真就公司未來展開討論。2015年5月,方案落定:李巖成為WeMedia新媒體集團CEO,陳中繼續(xù)擔任CMO,董江勇和青龍老賊淡出公司日常管理,股東身份不變。之后,青龍老賊發(fā)起成立了一個隸屬于WeMedia的全新項目“易贊”——一個基于社會化媒體數據分析和標準化投放的技術平臺。

▲ WeMedia自媒體集團CEO李巖及CMO陳中。左為陳中,右為李巖。

青龍老賊告訴《財經天下》周刊(ID:cjtxzk)記者,其實在2014年年底時,曾有一家上市公司愿意以億元級現金全資收購WeMedia,但當時WeMedia內部有分歧,比如李巖表示堅決拒絕。“我們就是否需要推選一位接班人的問題有過討論,而李巖一直是我們中間最為強勢的一個,也最年輕,而我可能更內向,更適合完成公司從0到1的過程。”

董江勇說,從一開始,他更多的就是以投資人的角色參與WeMedia的工作,甚至在公司合并之后,他一直都在考慮誰更適合擔任WeMedia新媒體集團的CEO。“李巖是一個強執(zhí)行力的人,在日常管理上也比較嚴苛。合并之后,李巖表現出了出色的學習能力。比如,在做好本職工作之外,在待人接物等方面有了快速成長,加上他自己又有意愿去做這件事情,所以我們最后同意,把董事長和CEO的角色由他來一肩挑。”

2015年年底,WeMedia舉辦了第二屆自媒體人年會。作為WeMedia新媒體集團CEO,李巖登臺演講。

這是他上任以來的公開首秀。10分鐘的演講,他看起來緊張極了,臺下一眾員工都為他捏著一把汗。

新官上任三把火。李巖的這三把火,燒得頗為猛烈:其一,把之前彼此分離的各部門融合在一起;其二,為公司敲定了來自A股上市公司美盛文化的6000萬元A輪融資;其三,在上海、蘇州等地主導設立分支機構,并成立了新媒體產業(yè)基金。

據李巖講述,他與美盛文化集團董事、總經理郭瑞,相識于一個杭州的宴會上。這是李巖熟識的一位自媒體大V為女兒舉辦的百日宴。其間,李、郭二人只是在酒店大堂要了一壺38元的茶水,互換名片后,聊了十來分鐘,投資意向就落定了。李巖覺得這是自己真正被WeMedia股東一致認可的一件事。

“我覺得還是要靠做事,而不是靠脾氣讓大家認可你。”李巖總結說。

潮流巨變,考驗還在后頭

董江勇也看到,坐上CEO位置的李巖,在那些他先前不熟悉的領域已越來越游刃有余。在員工們看來,如今的李巖,更為成熟老練,當然,比從前顯得更累、壓力也更大了。

曾任《時代周報》首席記者的李瀛寰,是WeMedia早期成員。李瀛寰對《財經天下》周刊(ID:cjtxzk)記者表示,在她最初建立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時,聯(lián)盟內的成員相互推薦并由此形成的固定推薦機制,對她以及其他成員早期獲取粉絲有很大幫助。當然,毋庸置疑的是,李瀛寰在科技報道領域十數年的豐富經驗,對聯(lián)盟品牌的發(fā)展同樣具備不容忽視的拉升作用。李瀛寰是一大批此類簽約自媒體人的代表。

自媒體人三表同為早期入盟者。創(chuàng)業(yè)前,三表曾做過體育評論人及廣告公司文案策劃,后于2013年5月注冊了以犀利吐槽為獨特風格的微信公眾號“三表龍門陣”。內容運營不多久,該賬號就得到馮大輝等圈內大V的關注和推薦并迅速躥紅。同年夏,三表接到青龍老賊的電話邀請,加入WeMedia。

“當初大家就像梁山聚義,奔著同一個愛好,聚集在一起。”三表對《財經天下》周刊記者說。

據三表回憶,在聯(lián)盟發(fā)展初期,簽約自媒體都還沒有清晰的商業(yè)模式,大家經常在一起交流如何漲粉、如何做話題等內容及不時組織互推。這種抱團取暖,對起步期的自媒體人來說,無疑有著巨大幫助。不過后來他發(fā)現,聯(lián)盟好像只管投錢,而他希望能有資源、智力等方面的支持,但很遺憾,得不到,他感到特別孤獨,后來就離開了。

“不管是在論壇、博客還是微博時代,只要擁有渠道和資源,就會有生意。至于WeMedia未來能做多大,我覺得它可能還需要一些好的故事和概念。”三表稱。

談及李巖逐步執(zhí)掌WeMedia,三表說,這其實很正常,是個很自然的結果,因為他手握的資源最多,做出的貢獻最大,有更大話語權。

2013年8月入職的劉健亮,是WeMedia第4位正式員工。事實上,早在大四那年,劉健亮就已注冊了微信公眾號,專門講解微信排版知識,一度收獲了大量粉絲。同樣是受青龍老賊的邀請,大學一畢業(yè),劉健亮就到WeMedia工作了,直到2015年 6月離職。

雖然離開了公司,但作為簽約自媒體人,劉健亮仍混跡WeMedia下設的某微信群里。劉健亮說,他所在的群,目前大約有400多位自媒體人,但平日活躍的也就100人左右。就此,劉健亮認為,其實大家的想法大同小異:一方面,偶爾從中接些朋友圈廣告營銷的業(yè)務;另一方面則是通過這種方式,與圈子保持同步,及時得知業(yè)內信息。

新媒體觀察者、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教師魏武揮認為,WeMedia雖然在早期扮演了行業(yè)領軍者的角色,但自媒體人真正的生意,其實跟聯(lián)盟關系并不大,WeMedia更多的屬性是一個派單營銷公司。

在微信草根紅利逐漸消失、自媒體越來越走向內容精細化運營時,李巖能否帶領公司奔跑到行業(yè)最前列,WeMedia的品牌效應還能否持續(xù),已成為不容回避的問題。李巖認為,在現階段,廣告依然是自媒體最好的變現方式,但WeMedia也在嘗試用新媒體產業(yè)基金,與更多的頭部自媒體合作,自媒體電商、內容付費等新玩法或將陸續(xù)推出。

在WeMedia新媒體集團CMO陳中看來,因為自媒體本身是去中介的,它的蓬勃發(fā)展本就是網民自我意識崛起的表征,所以從最開始,WeMedia就沒有采用與聯(lián)盟成員深度捆綁的方式進行合作。雖然合作方式更為靈活、輕松,但WeMedia與自媒體人是簽有排他性協(xié)議的,此舉事實上讓WeMedia占據了足夠的先發(fā)優(yōu)勢。陳中另提到,公司早期因為對財務問題重視不夠,后期出現了很多拖欠自媒體人款項的事情,而這些坑,他們現在還在一點點去填。

WeMedia最初試圖以聯(lián)盟的形式連接廣告商和自媒體人,現在看起來這更像是一個偽命題:作為服務方,WeMedia收取的費用僅夠支付員工工資及各項運營成本,吃力不討好;合并后的WeMedia新媒體集團,很大一部分營收來自李巖團隊運營的自有賬號。

青龍老賊認為,在微信生態(tài)規(guī)則尚不健全的情況下,一幫人和衷共濟,至少有利于促進行業(yè)良性發(fā)展,也有利于彼此品牌的建立。

不過青龍老賊反思稱,雖然WeMedia搶占了一定先機,但也錯失了很多機會。比如,2014年,他曾召集100多位自媒體人開了一次內部會議,提出要做四個平臺,即工會平臺、服務平臺、技術平臺、投資平臺,但后來推進并不理想;比如,WeMedia股權分散,這拖慢了融資速度,影響到了業(yè)務布局——據稱,WeMedia曾有機會投資內容創(chuàng)業(yè)服務機構“新榜”,但因內部意見不統(tǒng)一而失之交臂。

董江勇表示,他更關注的是如何讓公司先活下來,之后再有節(jié)奏地去實現當初的目標。提及聯(lián)盟的早期發(fā)展,董江勇仍有遺憾。在他看來,將WeMedia打造為自媒體人經紀公司這一構想并不現實,因為媒體人和藝人相比,影響力不夠,況且媒體人在稍具名氣之后,往往會自立門戶,而聯(lián)盟對此掌控力很小。但他也認為,如果有公司愿意高投入地去做這件事情,仍然還有機會。

在董江勇看來,雖然相對來說,WeMedia已掌握一定的品牌和資本優(yōu)勢,但這主要是靠前期人工和腦力獲得的,未來應在技術和產品上下功夫,此外還需運用資本的力量,在垂直領域發(fā)現更多機會,并快速展開合作或并購。

“只要不犯特別大的錯誤,在延攬人才的基礎上,WeMedia仍會比其他公司更有機會。”李巖頗具信心地表示。

申請創(chuàng)業(yè)報道,分享創(chuàng)業(yè)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chuàng)業(yè)新機遇!

相關文章

  • “創(chuàng)客北京2024”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 中國通號?軌道交通通信信號行業(yè)專項賽決賽圓滿收官

    8月30日,“創(chuàng)客北京2024”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中國通號?軌道交通通信信號行業(yè)專項賽決賽圓滿收官。決賽邀請了來自于國家鐵路局、中國通號、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北京地鐵、北京交通大學等單位的7名評審專家參加會議,對參賽項目進行了評審。豐臺區(qū)軌道交通智能控制產業(yè)集群、中國通號研究設計院集團的有關領導代表出席會

  • 教你用五位一體法打造個人品牌

    秦剛老師:您好,我是倩美塑身衣符姐。我是比較簡單的一個人,過去的10年內生了3個孩子,創(chuàng)立了一個電商品牌——倩美。做倩美這個電商品牌的時候,我是有痛點的,因為我生完孩子以后發(fā)現身材變形嚴重,接受不了全職做媽媽這個角色,特別迫切地想恢復身材。機緣巧合下,我接觸到了塑身衣這個行業(yè)。我服務的人群分兩類:一

  • 什么樣的免費內容,能夠吸引精準優(yōu)質用戶?

    秦剛老師:您好,我是幫孩子解決休學問題的陶老師。我此前一直在做學校教育,一方面是服務那些不適應傳統(tǒng)教育,以及有一些心理狀況特殊需求的學生;另一方面是服務培訓機構,進行連鎖加盟。2017年因為一些情況,我退出來了,退出后來到了大理。我有20多年青少年輔導和心理教育培訓經驗,針對這部分群體,我在大理又做

  • 大健康行業(yè):下一個財富風口,你準備好了嗎?

    有粉絲留言:秦剛老師,在中國老齡化的背景下,大健康行業(yè)正快速崛起,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商機令人矚目。作為普通人,我們如何參與其中并實現財富增長?借這個提問,我來聊一下熱門話題——大健康行業(yè)。曾經的首富馬云曾說過,下一個中國的馬云可能會在大健康行業(yè)崛起。有人或許會以為這只是個玩笑,但是我們不能忽視一個事實

  • 定位不清,賺錢難,特別焦慮?怎么辦?

    你知道自己的用戶都是誰嗎?聽到這個問題,你可能覺得很好笑:廢話,我做生意這么多年了,自己的用戶群體是誰還不知道嗎?但讓你具體地描述出來,他們是哪個年齡層的?他們居住在幾線城市?他們的收入狀況是怎樣的?他們的家庭和婚姻狀況怎樣?他們的價值觀是什么?他們的夢想是什么?........估計你就會傻眼了!那

  • “告別長期精神疲勞:4個關鍵策略重拾活力和效率”

    你是否經常感到疲倦,覺得每天都有無數的事情要做,卻總提不起精神?即便周末睡得再多,也沒感冒,為什么每天仍感到疲憊?明明白天沒干什么,但精力總是供不應求。其實,你可能已經陷入長期的精神疲勞。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是什么導致我們精神疲勞,讓我們總是覺得累,背后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在快節(jié)奏的時代,全球網絡的高速

  • 元宇宙營銷,中小企業(yè)老板的另一賺富機會

    最近,有個超級炫酷的新概念在市場上掀起了一股熱潮,那就是元宇宙營銷!你可能會好奇,這到底是什么東西?在秦剛看來,元宇宙營銷就是讓人、貨、物和場景在虛擬世界中碰撞出火花,一起創(chuàng)造內容和價值的玩法。它不僅是一種全新的營銷方式,更是一種與用戶零距離互動的體驗。想象一下:在一個充滿奇幻、無限可能的虛擬世界中

    標簽:
    元宇宙
  • 16萬億的大健康市場,普通人的機會在哪里?

    最近有粉絲留言:秦剛老師,我最近在刷短視頻,大家都在講大健康賽道,說是到2030年,這個賽道有16萬億的體量,面對這么大的一個浪頭,作為我們普通人機會在哪里?在我看來,有三個方面可以考慮:首先,有機食品行業(yè)是大健康賽道中的熱門領域之一。隨著人們對健康飲食的關注日益增加,有機食品市場迎來了巨大的發(fā)展機

    標簽:
    大健康
  • 因為感恩:萬邦李旗的水果創(chuàng)業(yè)逆襲路

    16歲那年,不甘一輩子受窮的李旗逃離杞縣老家,來到省會鄭州在一家早餐店刷盤子。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一個賣蘋果的老漢,被帶入了賣水果的行業(yè),后來李旗把這個老漢當成了一輩子的老師,生意做的再大,逢年過節(jié)都要帶上禮物看老師。從農村出來的李旗知道農村的苦,就把老家的2000多人帶到了鄭州賣水果,30多年

  • 坐擁13W粉絲,40個用戶群,他把直播當成終身事業(yè)來做

    有的人,有一種天生的魔力讓人喜歡他,就如美麗芬芳的花朵,是易于感覺而難以說明的?!凹幽么笥巫印备呔淳褪沁@種人。大家喜歡他到什么程度?12W粉絲中有近2W人主動買單付費,和他深度鏈接。喜歡他,信任他,并主動買單,這是真愛。高敬究竟有什么樣的魔力吸引了這么多人主動為他付費呢?他有什么秘訣呢?一直往下看,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