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后,在大家都忙著擺攤刷城市煙火氣的時候,還有這么一行人,重新喚起了那些在城市各個角落沉進了數月的雙輪英雄們,再度成為人們出行的得力坐騎。
疫情過后,出行開始復蘇走上正軌,共享單車行業(yè)也重現熱鬧的煙火氣,哈啰、青桔、摩拜三足鼎立,復雜的市場結構與競爭環(huán)境,再度讓很多投資人與用戶看不到共享單車下半場的競爭本質。
燒錢?補貼?品質?服務?技術......究竟什么才是共享單車下半場的“財富密碼”?
燒錢投放畏手畏腳,價格補貼已窮途末路
提起互聯網商業(yè)競爭,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燒錢,別管是啥燒就對了。但其實自從步入互聯網下半場,流量紅利消失,流量的質量開始>數量,留存開始>拉新,價格戰(zhàn)只適用于一個行業(yè)前期的跑馬圈地,并不適合長期的競爭。
回想之前共享單車前期的“百車大戰(zhàn)”,燒錢的目的無非是兩個,1是價格補貼2是擴大投放區(qū)域,而這二者對于如今的共享單車行業(yè)而言,并不適用。
1、市場相對飽和
首先共享單車的價格對于時下的消費者而言并不高,隨著為服務付費的意識普及,越來越多的人也愿意為單車付費。對于偶爾騎行的用戶,決定他選擇的因素可能是單車品質、顏值,也可能是面前恰巧有哪家單車,并不會苛刻價格。
而對于長期使用的用戶,年卡、季卡、月卡的價格更是低之又低,價格成為不了下半場的決定性因素。
其次共享單車不再是新興產業(yè),反而是經歷了幾年的風雨變換,如今市面上的單車本身就已經趨于飽和,2019年上半年全市共享單車日均騎行量為160.4萬次,平均日周轉率僅為1.1次/輛。而日均活躍車輛只占報備車輛總量的16%,周均活躍車輛僅為30%。
可以見得共享單車已經屬于相對飽和的市場,單純靠增加投放量,可能帶給用戶和城市的作用并不是好的。
2、監(jiān)管趨于完善
也正是因為共享單車市場的成熟性以及市場飽和等問題,市場早已經在內部經歷過一次又一次的洗牌,存留下來的都是經過市場檢驗的。
同時,一個成熟的市場往往也伴隨著較為規(guī)范的市場監(jiān)管,市場也會通過制定一些監(jiān)管措施,規(guī)范共享單車從業(yè)者規(guī)范、合理的發(fā)展,盲目燒錢擴充投放早已經不適合現在的監(jiān)管環(huán)境。
比如在2019年5月16日,北京市交通部門對滴滴出行進行約談,指出其在未按照要求報備的情況下強行投放車輛,違反相關規(guī)定,嚴重擾亂了北京市互聯網租賃自行車運營秩序。這就充分表明了在監(jiān)管、規(guī)則的完善情況下,只靠燒錢投放車的擴張形式行不通。
而且從每一次共享單車APP崩潰都能成為一次熱搜也能看出來,社會各界對于共享兩輪的關注度很高,用戶端的使用習慣早已養(yǎng)成,對于身邊日常消費品來說,其違背監(jiān)管的事就更加容易引起注意,阻力更大。
3、換代變緩
而之前一直制約共享單車成本的還有一個車輛損壞和更新換代的問題,在之前百車大戰(zhàn)時期,大家都為了占領市場盲目的擴張和投放,車輛品質極低,無法適應
這是一個講究品質的時代,單車的質量也早已經不是當初ofo時代的以量取勝,如今的單車但就質量而言已經普遍得到提升。
同時單車品質的提升也就意味著單車的壽命也不斷延長,再加上如今更加精準的定位技術,使得運營維修人員可以更加便捷的找到事故車輛,及時維修保養(yǎng),使得花錢換車本身就成為了一個長周期性的行為。
所以說對于目前的市場而言,燒錢補貼的價格戰(zhàn)已經不再適用。
精細化運作的單車下半場,需要像蜜蜂筑巢一般埋頭深耕
既然如今的共享單車市場無法再打起價格戰(zhàn),那么決定其成功因素又是什么?
根據去年9月易觀發(fā)布的《中國共享單車市場專題分析2019》數據顯示,截止至2019年7月哈啰出行同時占據了共享單車獨立APP端與小程序端活躍用戶規(guī)模第一的位置,我們不妨看看這業(yè)內第一是怎么做的。
1、運營精細化:
共享單車繁的是數量,廣的是區(qū)域,想要將如此龐大的市場,而在面對如此復雜的市場時,哈啰就好比蜜蜂筑巢一般,沒有爭一朝一夕,反而是將復雜的局面簡單化,化繁為簡,從一個個小“六邊形”筑起自己的商業(yè)護城河。
它將龐大的工作進行拆解,進行精細化運營,拆分整個單車市場區(qū)域,將一個個城市劃分為幾百個網格,打造出網格內的運營模型,而每一個小網格會分配到1-3名運維人員,由他們專門負責網格內所有車輛的調度、維修和清潔。
這就導致了在網格化、網絡化的運營中,可以及時的做到“15分鐘內響應并處理”原則,極大的提升了用戶體驗,給了很多共享單車從業(yè)者運營上的啟發(fā)。
2、技術精細化:
互聯網行業(yè)拼到最后一定是最具技術的企業(yè),AI、大數據、云計算等等技術不僅能在運營管理上削減成本,同時也能增加企業(yè)運營效率。正如同每一個蜂群總有一個統(tǒng)籌的蜂后一般,哈啰的“蜂后”正是其背后的科技力量。
無論是負責全面統(tǒng)籌監(jiān)控、業(yè)務生態(tài)決策的“哈啰大腦2.0”,還是負責對車輛進行遠程指揮調度,并逐一記錄每輛車的騎行軌跡和車輛狀態(tài)的“哈勃系統(tǒng)”,都是哈啰全面完善智能供需預測、智能規(guī)劃、智能調度、智能派單等全鏈路運營決策智能化的進步。
如今很多的一線城市逐漸采用招投標機制和打分考核機制,是城市治理的一大進步,而且共享兩輪是路上流動的智能硬件,是智慧城市的底層基礎,也勢必要在技術上埋頭深耕,不斷打磨、完善自己。
3、服務精細化:
競爭的本質目的根本是服務的提升,無論是哪種商業(yè)模式,企業(yè)與企業(yè)之間的良性競爭都是為了帶給用戶更好的服務體驗,也只有真正將運營、將技術落地到服務上,才能俘獲用戶的放心。
就好比對于蜜蜂自己而言,蜂巢筑的兼顧自己就更安全,更健康的成長,而對于人類而言,在乎的只是你的“蜂蜜”好不好吃。
在這方面,哈啰早早就定位了自己智能、好騎、少壞等服務標簽,比如雖然是用的是實心胎,但卻實現了充氣胎效果,保證道路騎行的舒適感。而且還有像智能語音播報功能、行業(yè)內最快的0.99秒極速開鎖效率、wifi熱點定位、藍牙聚合等功能。
從各個細枝末節(jié)去推敲用戶的喜好,完善每一個細微的小體驗,最終才能使整體用戶體驗的攀升,這也是為什么哈啰在用戶滿意地上一直高居榜首的原因。
從哈啰的成功經驗來看,精細化運作已經成為如今共享單車下半場不可或缺的成功因素,共享單車應該走向更加健康、積極的精細化競爭,不斷給用戶帶來更加舒適、便捷的服務體驗,不要再重蹈之間價格戰(zhàn)的覆轍,只會擾亂市場、占用公共資源、消磨投資人信心,實屬損人不利己。
科技自媒體“翟菜花”,訂閱號:翟菜花,個人微信號zhaicaihua002,轉載保留版權,違者必究。
申請創(chuàng)業(yè)報道,分享創(chuàng)業(yè)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chuàng)業(yè)新機遇!